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汉朝210年历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朝210年历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西汉仅仅搞了210年,其中近100年都是个割据政权,完不成大一统,这是什么原因?

西汉仅仅搞了210年,其中近100年都是个割据***,完不成大一统,这是什么原因?

刘邦建立西汉后经历了文景之治,汉武帝大一统之外,其他的汉朝皇帝都没有了能力与魄力,中央集权在衰弱,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

汉朝210年历史-汉朝220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一 土地与奴婢问题

西汉自文帝时开始,土地兼并日益激烈。至汉武帝时,情况已很严重。大量的农民失掉土地,到处流亡,沦为奴婢的人极多。这时已有人呼吁,说“土地”与“奴婢”问题是两个重大社会问题。可是起初,汉武帝对此很不重视,他征调大量的徭役在长安大造宫殿苑囿,真是奢侈腐化,挥霍无度。其他贵族官僚也是如此。如景帝之子中山王刘胜,“为人乐酒好内,有子百二十余人。”他还曾不知羞耻地对赵王彭祖说:“王者,当日听音乐,御声色。”他和其妻窦绾两墓都在今河北满城山崖中。1968年发掘时,出土有铜器、铁器、金银器、玉器、漆器、丝织品等大量随葬品,还有两件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。这样多而精美的器物都是剥削而来。

汉朝210年历史-汉朝220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当时,汉朝正对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,还经略南越和西南夷,人力物力的消耗已很严重;再加统治阶级贪婪无厌,徭役频繁,赋税有增无已,更加剧了社会的危机。

第二点 流民起义

汉朝210年历史-汉朝220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当时的破产农民,成群结队地逃亡各地。据元封四年(前107年)统计,当时的关东流民多达二百余万口。流民无法生活,只有铤而走险,各地相继发生农民起义。南阳一带,以梅免、百政为首;楚一带以叚中(jiǎ zhòng***仲)、杜少为首;齐一带以徐勃为首;燕、赵之间以坚卢、范主为首。多者数千人,少者数百人,自立名号,攻城夺邑,释放囚犯,捕杀守、令,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王朝的统治。

刘邦当了皇帝之后,对秦亡的教训极为重视。他命士人陆贾总结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,供他借鉴。刘邦认为实行分封制,对于消除对立情绪,稳定群臣名将,依然是一个重要手段。同时,刘邦也并不希望再出现诸侯割据、群雄争霸的分割局面,而秦始皇所创立的郡县制,确是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措施,因此,刘邦***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办法,人们称之为“郡国并行”制。封宗亲为为诸侯王。

***纳主父偃的建议,颁行“推恩令”,解决王国势力为加强中央集权,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,颁布推恩令,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,建立较小的诸侯国。内容主要是: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,还可以用“推恩”(也就是广布恩惠,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)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。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,地域独立,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,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。这样,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。此后,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,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。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。

武帝还找借口,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。汉武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。

公元前107年扫灭南越,才有了大一统。

不是完不成统一,而是刘邦有意为之而打造的政治格局。

试想一下,为什么吕雉不能篡位,而武则天可以篡位?

为什么汉武帝之前几乎没有权臣,而汉武帝削蕃之后,权臣辈出,最后被王莽篡位?

为什么周勃可以杀皇帝,没军权可以造反,但汉文帝随便就能废了他的相位,甚至打入大牢?

不都是刘邦的权力格局起的左右?因为分封诸侯王,虽然诸侯王会造反,但如果有权臣,他们的立场绝对是支持皇帝的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210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汉朝210年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